近日,赤峰市、旗(县区)两级人大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农产品、食品安全专题调研座谈会”,两级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人大代表、专委员会成员和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这是该市人大开展农产品、食品安全专题调研和监督进行的第12次座谈会。去年以来,该市人大积极关注民生呼吁、认真回应群众企盼,助力开展诚信建设,持续开展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督,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背靠背发现问题。一方面,程序化开展工作,共同发现问题。市人大通过执法检查、工作调研等,与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商检查地区和内容,一起开展工作、交流意见;另一方面,拓展工作渠道,自主挖掘问题。向社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法检查公告,公开征集群众意见;围绕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向五级人大代表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12345”和“12315”热线反映的情况,归纳整理市委监督贯通协调平台相关问题;汇总梳理本届人大以来代表提出的关于农产品、食品的议案建议35条;由相关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得力队伍明察暗访了89家生产企业和农贸市场。通过系统化开展工作,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农产品、食品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发现了一些问题线索,形成了重点关注问题清单。
二、真较真问责追责。一是完善制度机制。制定《赤峰市人大常委会质询暂行办法》和《赤峰市人大常委会特定问题调查暂行办法》等,旗(县区)人大常委会也出台了相应办法,做好制度保障;二是提高监督刚性。市人大常委会听取了市人民政府相关工作报告,对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专题询问,12个旗县区人大常委会也组织开展农产品、食品执法检查和专项调研。喀喇沁旗人大常委会针对本旗畜禽产品出现的问题,对安全监管工作开展了质询,旗委政府依责对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调整,公安机关对生产企业有关人员采取强制措施。市、旗(县区)相关部门针对两级人大对农产品和食品监督情况,对照职能职责,普遍进行了自查自纠;三是强化跟踪监督。对审议意见办理情况进行常态化跟踪监督,认真做好质询、专题询问的“后半篇文章”,对安全监管责任落实情况和高风险农产品、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不打招呼进行“回头看”检查。
三、肩并肩开展工作。一是开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组织市域内三级人大代表参加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执法检查、代表视察和专项监督,制定实施《人大代表“随手拍”助力全市食品安全专项监督工作方案》,截止6月末,累计发现50条食品安全问题线索,同步转交相关部门推动解决,组织部分人大代表体验式调研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增强了对政府及相关部门意见建议的针对性;二是发挥监督协调机制作用。市人大牵头建立了由监委、司法等部门组成的农产品食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适时召开联席会议进行沟通,消除工作盲点,推动监管工作落实。去年以来,相关部门相继开展利剑、昆仑、雷霆等行动,协同联动开展专项检查整治行15次,严厉打击了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主体;三是两级人大联动工作。市、旗(县区)同步开展农产品、食品安全专题监督,做到内容有效覆盖,工作相互衔接,推动市域内农产品、食品安全水平整体提升。
四、实打实取得成效。一是营造了浓厚社会氛围。市、旗(县)两级人大加强诚实守信价值引导,持续开展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督,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同步开展知识普及和专项整治行动,并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发动群众主动参与,营造了全社会对农产品、食品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全市农产品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二是推动了监管责任落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加强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工作12个配套文件,进一步明晰了相关工作。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科学开展监测抽检,健全完善四级检测体系,推进监管工作数字化赋能,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责任意识普遍增强;三是提升了农产品食品质量。通过持续联动开展专项监督,市域农产品、食品安全质量持续向好,全市制定农产品地方标准86项,认证优质农产品数量居自治区首位,深入推进餐饮企业“互联网+明厨亮灶”数字化升级。截至6月末,市域农产品质量总体合格率99.87%。人民群众对本地区的农产品、食品安全工作满意度达到90.5%和88%。(赤峰市人大常委会农牧工委 李泽元 岳铁军)